第158章-《那就先来个世界冠军吧![竞技]》


    第(3/3)页

    但是游云否定了邢远志的这个想法,苏谦自己考虑之后,也觉得不合适。

    他的百米成绩,原本就是非常依赖后程的,他的前程加速效率比较低,特别是在前三十米的阶段,哪怕现在他的前程成绩逐渐在训练之中有所提升了,可仍旧影响他的整体成绩。

    如果去跑最后一棒的话,他的最大速度段大约在60到80之间才达到,前三十米的加速效率又影响整体的成绩。

    这样算下来,哪怕他在传接棒上能够节省一下和队友的磨合时间,但实际算下来,如果要考虑长远的发展,这个方案并不合适。

    苏谦提出了一个方案——由他替代冼望星跑第二棒,第二棒的赛程偏长,同时有可能衔接前后弯道,他的200米技术与速度,包括他的最大速度段和速度维持能力,整体粗算下来,让他跑第二棒,都比第四棒要来得更加合适。

    而冼望星的起跑启动能力强,冲刺能力强,同时他的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都更加适合出现在第四棒,最为最后的强棒出击。

    这几天的大量视频分析里,国家队的教练们也重做了一系列选手的极速(最大极限速度)分析,包括了现有国家队4x100米接力队中苏谦、陈良、冼望星、刘威、周一鸣等几人的相应数据。

    最终的数据分析说服了教练组,单论行进间速度,冼望星的能力无疑是所有选手中最强的,于是教练组明确地将双核心模式的4x100米短跑组四个棒次的选手进行了调整。

    第一棒、第三棒陈良、刘威保持不变,第二由苏谦替换冼望星,第四棒则交由冼望星。

    而原有的单核心模式下,四人的棒次则维持不变,周一鸣仍旧将作为第四棒选手登场。

    此次虽然替换下了周一鸣,倒也不是说他的实力就不如其余的两棒陈良、刘威,他的行进间速度能力也非常强,单论第四棒,他的速度大约已经能到9秒2,这个速度实际也非常出色了,但从起步技术及其它能力比较后,双核心模式下才对他进行了替换。

    所幸,周一鸣对此也没有太大的抵触,不只是他,陈良和刘威其实也早已经做过了有可能会被替换的心理准备,只不过最终替换的名额到了他头上罢了。

    这种集体项目,选手终究还是要服从教练组的安排,为了最终的成绩做最大的努力,哪怕是牺牲自己的位置。

    在这份替换和棒次调整的正式名单出来之后,4x100米接力队的训练,才至此进入了正式的选手默契磨合等相关训练之中。

    整个冬训也随着一系列运动员的调整计划被有序整合,而一步步走上正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