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教材-《五代兴唐》
第(2/3)页
晋王府的书房里,李岌在奋笔疾书,李环和何栓两个在一旁相候,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周。放下手里的毛笔,李岌揉着酸胀的手腕子,心里不禁感慨,这写书编书的活计可真不是正常人能干的!
桌子上还摆着几本《九章》、《周稗》等所谓的算学十经,李岌偶尔还会翻看一下,以作为参考。
一本《算学初解》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华夏古代的算学还可以,唯有因使用数字,使得记录和运算时不太方便。李岌所改进的就是引入小写阿后伯数字和一些数学运算符号,用符号来代替文字,在手工运算时要方便简捷得多。
这小写数字在现在可真不能称之为大食数字,因为这种刚从印度传过去的梵文数字符号还没有完全成为后来的形态。李岌当然也对后世的阿拉伯数字进行了修改使之更接近于原始的符号状态,和佛经里的天竺数字符号相近。
算术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不可能不教,学生也不可能不学。当然,学会四则运算和初级几何计算就差不多够用的了,再深一些的代数和几何问题,就只需要学习工科的学生进行学习就够了。
这玩意平常人学习太高深了并没有什么用,纯粹是浪费时间。
另外李岌准备在晋阳书院开办一所专门的医学馆。
在辛苦了一个礼拜之后,李岌突然想通了,这编写教材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自己是有些太过心急了一些。等到后面学生开学,自己慢慢把授课的讲义整理出来,实际上就是教材,这才算是停笔不写了。
当然,自己是不可能亲自为晋阳书院预计招收的五百名少年都上课的,就是先教授给自己的几位头脑比较灵光的随从,再从六十名青年学子里面找些脑筋比较灵活,学习比较好的,再让他们去为那些少年学生们上课。
至于什么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也有点太小瞧他了!
他觉得自己最少也要将知识传授给数十万人,才能将文明在这个世界上传播开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