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侠客与和尚-《诸天云游僧》


    第(1/3)页

    王安石,这个名字智障当然不陌生。对北宋的文人,除了寥寥几人,智障都是很鄙夷的。因为智障觉得,因为宋朝文人对武人的压制,是宋朝兵事懦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北宋名将狄青的遭遇,让曾经年少的智障对韩琦、文彦博为首的文人深恶痛绝。王安石和范仲淹一样,却是智障最敬佩的北宋文人。

    报宁寺后半山园。这座青石墓中,埋葬着想要拯救大宋王朝最后的希望,随着这位执拗老人的离开,大宋王朝彻底走上了不归路。就像一只肥硕的已经挪不开步的大象,等待着被几十年后草原上的饿狼吞掉半边身子。更让人唏嘘的是,有人还要把北宋灭亡的帽子,扣到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身上,让人愤恨不已。智障停下了脚步,在报宁寺住了下来,一连三月,为王安石诵经祈福。

    不知什么时候,又一个身影出现在半山园中,却是一位满身鲜血的持剑少年。跪在墓碑旁,取出一只木匣,一壶酒,点燃三只檀香插在墓前,打开木匣,将一颗血淋漓的人头摆在墓前,洒酒祭奠。

    “这是谁?”智障皱着眉问道。

    “郑侠。”少年头也不抬,只跪在那里,任凭身上的鲜血流到地上。

    “郑侠?”

    “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你以为是他害死了王安石?”

    “我认为是。”

    少年的声音虽然低沉,却显得十分霸道,只凭他认为就要杀人割头。

    郑侠这个人,智障知道;年轻时因为学习刻苦,被王安石所器重。那时王安石在朝中威望极大,郑侠因此先中进士,并调到光州做参军。但此人发达之后,不但没有报答王安石,先是作图将灾民之苦归罪于新法,还举报王安石与另一名官员吕惠卿过从甚密。此人有才,却无德。智障虽然也痛惜王安石,但却没有把、罪责归咎到郑侠这个小人物身上,不想这个少年竟然如此偏激。

    “噗通!”智障正思索时,少年终于支持不住,一头栽倒。

    报安寺原本是王安石的宅院,相传是晋时谢安的故居。后来王安石把宅子捐给佛门建造寺院,神宗赐名报宁寺。此时寺中一座禅院中,银光闪烁,剑气纵横。一位束发少年正在院中闪转腾挪,手中长剑所发的剑气直落在院墙上。“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这少年竟是在用剑气在书写王安石的名句。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智障看着少年的剑字,念了一句王安石的三宝赞。看着正在练剑的独孤。不错,这少年就叫独孤。独孤相信王安石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认为变法是为大宋这个国家和百姓谋取的一条出路,在来江宁祭拜王安石的时候,听说了王安石和郑侠的事情,便在王安石墓前起誓,必取郑侠人头来墓前赎罪。因此不远千里从江宁赶赴汴梁,杀死郑侠,割下头颅,身披数十创,突破禁军的围攻,回到江宁把郑侠的头放在王安石墓前。

    智障还没见过郭靖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却先见到了独孤这样舍生取义、捐躯忘亲的游侠。孤独这样的人,很容易让人想起荆轲、聂政这样的侠客。

    “独孤,我和师祖要走了,你不跟我们一起离开吗?”相处了半个月,虚竹到时对这个和他一样不怎么说话的独孤产生了友情。不过虚竹是嘴笨不会说话,而独孤是沉默不爱说话,两者之间的区别太大了。智障要离开报宁寺,虚竹却是有点舍不得独孤了。
    第(1/3)页